索引號 | 11341700003244967K/202401-00033 | 組配分類 | 上級政策解讀 |
發(fā)布機構 | 宣城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 發(fā)文日期 | 2024-01-18 21:28 |
發(fā)布文號 | 無 | 關鍵詞 | 上級政策解讀 |
信息來源 | 省教育廳 | 主題導航 | 科技、教育 |
信息名稱 | 《安徽省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實施方案》政策解讀 | 內容概述 | 近日,安徽省教育廳等十六部門印發(fā)了《安徽省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現就有關政策解讀如下。 |
近日,安徽省教育廳等十六部門印發(fā)了《安徽省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現就有關政策解讀如下。
一、《實施方案》出臺的背景是什么?
科學教育是提升國家科技競爭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的重要基礎。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系統(tǒng)部署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支撐服務一體化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高質量發(fā)展。2023年5月26日,教育部等十八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了《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對科學教育工作進行了系統(tǒng)設計、統(tǒng)一部署。今年1月5日,安徽省教育廳等十六部門印發(fā)了《安徽省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實施方案》。
二、《實施方案》的起草過程
省教育廳高度重視科學教育工作,成立了《實施方案》起草小組,學習借鑒浙江、湖北、河北、江西等省政策舉措,起草修訂文稿,經多次征求意見,召開教育行政部門、中小學校長、教師代表等座談會調研論證,形成了《實施方案》初稿。2023年10月,征求省委宣傳部、省委網信辦等15家省相關單位和16個地市教育局意見后,進行了修訂完善。《實施方案》經合法性審查后,省教育廳會同15家單位印發(fā)實施。
三、《實施方案》的框架內容
《實施方案》正文共3個部分,包括20條工作措施和3項工作要求。
第一部分,總體要求。明確了我省科學教育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通過3至5年努力,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的各項措施全面落地。
第二部分,工作舉措。從“改進學校教學與服務、拓展社會科學教育多元渠道、推進科學教育與相關改革銜接”3個方面明確工作舉措。一是在“實”字上下功夫,改進學校教學與服務。針對一些地方和中小學對科學教育重視程度不夠,科學教育專業(yè)師資配備率低、缺口大,實踐教學實施程度較低等問題,主要舉措是推動健全課程體系、改革教育教學、加強實驗教學、拓展實踐活動、提升課后服務水平、增加教師供給、提升師資能力水平等7個方面。二是在“寬”字上做文章,用好社會大課堂。針對一些地方校內外科學教育融會貫通不足、社會協(xié)同支持機制未有效建立等問題,主要舉措是加強社會資源統(tǒng)籌、引導企業(yè)援建基地、鼓勵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資源的有效利用、推動全媒體加大宣傳、豐富科學教育資源等5個方面。三是在“同”字上找突破,做好相關改革銜接。主要措施是規(guī)范科技類校外培訓、嚴格競賽活動管理、統(tǒng)籌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項目、完善考試命題機制、推進大中小學系統(tǒng)設計、突出項目引領、促進家校社協(xié)同育人、深化科學教育研究等8個方面。
第三部分,工作要求。包括加強組織領導、落實經費保障、加強督導檢查等3個方面。
四、《實施方案》在學校教育教學上有哪些工作舉措?
《實施方案》要求,要改進學校教學與服務。嚴格執(zhí)行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全面落實《安徽省義務教育課程實施辦法》和《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方案》,同時將教輔書納入監(jiān)管體系。落實跨學科主題學習原則上應不少于10%的教學要求,提升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強化實驗教學,制定并落實科學類學科教學裝備配置標準,加強實驗室建設和教學應用,提高實驗室使用率,保障實驗教學時間,合理核定實驗員、學科類教師完成實驗教學任務的工作量,強化學生動手操作實驗,將學校實驗教學開設情況納入教學視導和日常督導。要求各校由校領導或聘任專家學者擔任科學副校長,原則上至少設立1名科技輔導員、至少結對1所具有一定科普功能的機構(館所、基地、園區(qū)、企業(yè)等)。豐富校內科學實踐,開展“科學家(精神)進校園”、少年科學院、流動科技館、流動青少年宮、科普大篷車、科技節(jié)、科學調查體驗等活動。拓展校外科學實踐渠道,組織中小學生前往科學教育場所,進行場景式、體驗式科學實踐活動,每生每年至少參加1次以上的校外科普活動。落實小學科學教師崗位編制,加強中小學實驗員、各級教研部門科學教研員配備,逐步推動實現每所小學至少有1名具有理工類碩士學位的科學教師。在公費師范生、“優(yōu)師計劃”等項目中提高科學類課程教師培養(yǎng)比例,鼓勵高水平綜合性大學參與教師培養(yǎng)。
五、《實施方案》在用好社會大課堂上有哪些工作舉措?
《實施方案》強調,要拓展社會科學教育多元渠道。強化部門協(xié)作、館校合作,統(tǒng)籌動員高校、科研院所、科技館、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青少年宮、兒童活動中心、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基地)、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規(guī)劃展覽館和工農企業(yè)等單位,向學生開放所屬的場館、基地、營地、園區(qū)、生產線等陣地、平臺、載體和資源,為廣泛實施科學實踐教育提供物質基礎。積極動員各類企業(yè),為薄弱地區(qū)、薄弱學校援建科學教育場所。鼓勵和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主動對接中小學,為中小學科學實踐活動提供保障。發(fā)揮電視、廣播、報刊雜志和網絡等各類媒體作用,豐富形式,加大對科學教育的宣傳引導力度,構建全媒體科學教育傳播體系。依托安徽智慧教育、“皖教云”等平臺,鼓勵社會各界制作上線“科學公開課”“家庭科學教育指導課”等系列課程,不斷豐富科學教育資源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