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來,我市學校體育工作堅持貫徹落實《學校體育工作條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和《安徽省實施德智體美勞“五大行動”2024年工作要點》等文件精神,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強化學校體育工作,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穩(wěn)步提升。根據(jù)《安徽省學校體育工作年度報告實施辦法》,現(xiàn)將我市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學校體育總體情況
1.課程設置與實施情況
嚴格落實《安徽省教育廳關于做好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每天開設一節(jié)體育課的通知》,執(zhí)行教育部頒布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制定學校體育工作近期和遠期規(guī)劃,印發(fā)《2024年宣城市學校體育工作要點》。開足開齊上好體育與健康課程基礎上,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做到每天開設一節(jié)體育課,上、下午各開設一次30分鐘大課間體育活動,保障學生每天2個小時體育活動時間,讓學生走出教室動起來、參與鍛煉樂起來。目前,全市學校體育開課率達100%,學校體育工作進一步強化。
2.發(fā)揮優(yōu)勢,體教融合主陣地作用進一步凸顯
(1)市縣體校改革發(fā)展取得新成果。2024年,基地創(chuàng)建從數(shù)量和質量上取得新突破。市體校被命名為“安徽省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基地”,北京師范大學宣城實驗學校被命名為“安徽省體育后備人才基地”?,F(xiàn)我市有國家體育后備人才基地1個,省體育后備人才基地2個,省單項訓練基地2個。目前,全市7個縣市區(qū)均已建成新型體校,開設訓練項目近30個,在訓運動員2500余名。
(2)體育傳統(tǒng)特色學?!耙粭l龍”建設取得新進展。
一是大力推進學校體育“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設。2024年,撥付省級體育傳統(tǒng)特色學校補助資金108萬元,成功申報省體育傳統(tǒng)特色學校27所,省級體育傳校數(shù)量新增至38所,建成“市級體育傳統(tǒng)項目學?!?2所,國家級各類體育傳統(tǒng)項目學校71所,體育項目普及和推廣進一步擴大。二是持續(xù)開展競技體育項目進校園。下發(fā)《關于開展宣城市競技體育運動項目布局工作的通知》,在市體校和20余所普通學校布局42個項目隊,形成單個項目以市體校為龍頭,集體項目以普通學校為依托的“市隊校辦”格局。
(3)豐富青少年體育賽事活動供給。細化賽事分類,優(yōu)化賽事體系,建立多元化的縣、市、省三級青少年體育賽事活動。積極參加2024年安徽省教育廳、安徽省體育局主辦的田徑、籃球、足球、排球、武術、體操等賽事活動,圓滿完成青少年排球、舉重、幼兒體操、軟式棒壘球及親子運動會等5項省級體育賽事承辦工作。協(xié)助省體育局2024“優(yōu)秀運動員江淮公益行”鄉(xiāng)村振興育苗活動進校園開展,組織參加2024年安徽省青少年體育冬夏令營2期,開展籃球、手球、羽毛球項目市級訓練營4期。舉辦全市足球、籃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青少年體育賽事14項,參賽學生達4969人。開展2024年“奔跑吧·少年”兒童青少年主題健身活動,通過體育比賽、技能展示、健身科普等形式,培養(yǎng)青少年科學健身意識,全市參與學生人數(shù)超12萬,為我市競技體育發(fā)展儲備青少年體育后備人才。
2.學校體育工作等級評估情況
按照《安徽省中小學校體育工作評估實施辦法》,各校嚴格按照評估指標體系要求,認真開展自查自評上報。經評估審核,全市優(yōu)秀等級學校占74%,良好等級學校占21%,合格等級學校占5%。其中小學優(yōu)秀等級占85%,良好占10%,合格占5%;初中優(yōu)秀等級占70%,良好占25%,合格占5%;高中優(yōu)秀等級占62%,良好占23%,合格占15%;中職學校優(yōu)秀等級占55%,良好占36%,合格占9%。2024年省教育廳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抽測,我市學生體質健康達標優(yōu)良率居全省前列。
3.教師隊伍建設情況
2024年全市招錄3名省優(yōu)秀運動隊退役運動員進中小學校擔任體育教師,招錄體育教師67名,培訓其他學科老師兼職體育教師128名,引入第三方服務新增校聘體育教師數(shù)20名。開展全員參與的體育與健康學科線上培訓,舉辦全市一年級、七年級356名體育教師新教材新課程培訓,選派32名骨干體育教師參加“皖美課堂”學科交流,選派68名教師參加省級及以上各類教練員培訓班。舉辦市級少兒田徑、健美操等2個項目教練員培訓班,培訓教練員125人。指導市羽毛球協(xié)會舉辦二級裁判員培訓班1期,培養(yǎng)二級裁判員80名。我市體育教師隊伍逐步完善,教師專業(yè)素質水平穩(wěn)步提升。
4.場地設施情況:
2024年我市加大學校體育設施投入,新建和通過改造等方式擴容體育場地面積12萬平方米,購置體育器材18000多件(套),確保學校體育教學場地和器材使用。目前,全市共建成學校田徑場地367個、游泳場館8個、籃球場地1627個、足球場地258個、排球場地142個、乒乓球場地、羽毛球場地實現(xiàn)全覆蓋。為提高學校場地利用率,128所學校開展寒暑假學校體育設施對學生和社會開放,方便廣大學生和群眾就近鍛煉,取得了良好社會響應。
5.體育安全工作。
我市認真執(zhí)行《教育部印發(fā)<學校體育運動風險防控暫行辦法>的通知》(教體藝〔2015〕3號),加強中考體育考試、體育課(體育活動課)、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學生體育比賽等方面安全風險防范,做好學校體育運動風險防控。嚴格落實學生入學體檢和定期體檢工作,認真細致做好特異體質、特定疾病以及其他不適合參加體育運動等類型學生篩查和安全管理,開展運動安全宣傳教育,加強醫(yī)療救護保障和教師應急處置培訓,保障學校體育教學和訓練安全有序開展。
二、校園足球工作開展情況
提升縣級校建設質量,推進校園足球成效。我市已實現(xiàn)市縣體校全覆蓋,我們在新型體校全面覆蓋的基礎上,注重提質增效。一是整合場地資源。在有效利用縣級全民健身中心、體育館、學校體育設施等公共體育設施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民營體育場館作用,調動社會力量參與青少年足球業(yè)余訓練。二是壯大教練員隊伍。各縣市區(qū)退役運動員到體校(新型體校)擔任教練員或體育教師,寧國市通過簡化招聘程序,自主招聘1名退役運動員擔任體校教練員。三是發(fā)展特色項目。根據(jù)聯(lián)辦學校場地設施和師資條件,通過增添訓練器材、加強師資培訓、提供比賽機會等方式,積極支持聯(lián)辦學校發(fā)展特色體育項目。四是激活賽事機制。每年定期舉辦全市青少年足球聯(lián)賽,形成全市高中、初中和小學青少年足球聯(lián)賽體系,積極組隊參加省校園足球比賽,讓更多學生能參與比賽,擴大賽事參與面,推動校園足球高質量發(fā)展。
三、問題與不足
(一)體育教師隊伍建設有待加強。農村中小學缺乏專業(yè)體育教師,其他專業(yè)教師兼任體育教師的現(xiàn)象較多,尤其是足球等項目專項教師缺乏。
(二)部分學校和家長對體育課重視程度不夠,學校體育場地、器材等問題有待完善,家長片面追求升學率,重智育輕體育的現(xiàn)象仍存在。
四、下一步工作
我市將進一步加大學校體育工作經費投入,提高學校運動場地數(shù)量和種類。嚴格落實每天一節(jié)體育課實施,保障中小學生每天校內2小時體育活動時間。加強體育教師隊伍建設,提高體育教學課質量,完善學校體育“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教學模式。加大“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宣傳,形成社會、學校、家庭協(xié)同育人機制,促進學生“習慣養(yǎng)成、素質發(fā)展、特長培養(yǎng)”的形成,實現(xiàn)終生體育和健康體魄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