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的發(fā)明是我國先民對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一項重大貢獻(xiàn)。徽墨是我國制墨技藝中的一朵奇葩,在中國制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用傳統(tǒng)技藝制作的徽墨精品具有多方面的優(yōu)點,有的"其堅如玉,其紋如犀,寫數(shù)十幅不耗一二分也",有的"香徹肌骨,磨研至盡而香不衰",有的"取松煙,擇良膠,對以杵力……滓不留硯",有的"堅如石,紋如犀,黑如漆,一螺值萬錢",有的"光可以鑒,鋒可以截,比德于玉,縝密而栗。其雕鏤之工,裝飾之巧,無不備美"。
從現(xiàn)有史料來看,徽墨生產(chǎn)可追溯到唐代末期,歷宋元明清而臻于鼎盛。在清代四大制墨名家中,績溪縣就有汪近圣和胡開文兩位,清末民初著名的墨模木雕藝人胡國賓也是績溪縣上莊人。他們是清代與民國時期徽墨制作技藝傳人的代表,其后代至今仍在當(dāng)?shù)貍鞒谢漳谱骷妓嚨木琛?/span>
徽墨制作技藝復(fù)雜,不同流派有自己特有的絕技且秘不外傳,一派中針對不同的制墨原料,也會采用不同的生產(chǎn)工藝。如桐油、胡麻油、生漆均有獨特的煉制、點煙、冷卻、收集、貯藏方法,松煙窯的建造模式、燒火及松枝添加時間與數(shù)量、收煙及選膠、熬膠、配料和劑等也各有秘訣。如此制出的徽墨具有拈來輕、磨來清、嗅來馨、堅如玉、研無聲、一點如漆、萬載存真的特點。
掃一掃在手機(jī)打開當(dāng)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