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宦梅詢
焦正達
梅詢(964—1041),字昌言,宣城梅氏第三世孫。端拱二年(989)進士,授利豐監(jiān)判官。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梅詢作為進士考官受到召見,談論天下大事,極合真宗之意,把他視作奇才,升任集賢院,梅詢也以真宗為知己。當時契丹屢次侵犯河北,首領李繼遷又強攻靈州,邊事危急。梅詢上書獻策:將朔方授予吐蕃首領潘羅支,令其從后方牽制,使“蠻夷攻蠻夷”。梅詢還主動請纓,說:“茍活靈州而罷西兵,何惜一梅詢!”真宗大為贊賞其忠心。梅詢后來擔任太常丞、三司戶部判官,常談戰(zhàn)事,結納豪杰。夏子喬征討西夏,梅詢作詩相送。
真宗即位初時對梅詢頗為器重,幾次打算讓梅詢知制誥,被宰相阻罷。“澶淵之盟”后,梅詢因斷案失實事牽連被貶,降為杭州通判。此后,仕途起伏,曾任各地知州、兩浙轉運副使等職。后又以妄議天書出知濠州,歷知鄂州、蘇州,遷陜西轉運使,后又貶懷州團練副使。仁宗天圣六年(1028),梅詢再次入集賢院,遷工部郎中,改直昭文館、知荊南府,召為龍圖閣待制、翰林院侍讀學士,兼群牧使。因與寇準關系密切,受牽連,又被貶往池州、知廣德軍,后任給事中、知審官院等官。晚年出任許州知府,不久病逝于任所。
梅詢為人嚴毅修潔,材辯敏明。游宦四十多年,他的門生部屬有很多擔任宰相等要職,故此他對待官紳常以先生長者自居,論事頗多“發(fā)憤”。但他也很幽默風雅。據(jù)《夢溪筆談》載,梅詢在翰林院時,有一次苦于起草公文,到開封府大街上散步解悶,看見一個老兵躺在街角曬太陽,“欠伸甚適”,不禁感嘆:“暢哉!”停步問老兵:“汝識字否?”老兵回答“不識字。”他點點頭說:“更快活也。”正所謂“人生煩惱識字始”。梅詢還喜歡焚兩爐香,用公服罩住,灌滿袖中,就坐后打開,滿屋濃香,人稱“梅香”。梅氏詩書傳家,梅詢也頗具文才,善于作詩,在家中攻讀之際,即追尋謝朓李白遺跡,多有題詠,他的《疊嶂樓》詩云:
謝公城上謝公樓,百尺闌干掛斗牛。
碧瓦萬家煙樹密,蒼崖一檻瀑泉流。
波光滟滟前溪滿,剎影亭亭古寺幽。
此地近除新太守,綠窗明月為君留。
梅詢在各地為官,流連山水風物,每次作詩,都不事雕飾,以“平淡”為上,對他的侄兒梅堯臣影響很大。如他的《登北高峰塔》詩:“高峰列遠岑,亭亭幾百載。鈴聲答夜風,輪影落蒼海。閑云伴危級,曙日平煙彩。欲下生暮愁,千山閉輕靄”;《江樓晚眺》:“潮落蚌耕洲,霞天雨盡收。月來山寺候,云駐海間秋。野鶩馴舟繞,紅魚逐餌游。欣然乘此興,呼酒醉高樓”。梅詢敬重文士,對子侄友朋輩也能折節(jié)下交,獎掖有加。仁宗康定元年(1040),歐陽修在許州拜見梅詢,梅詢雖衰病困頓,仍和他言談相洽。到了臥病不起時,還讓梅堯臣誦讀歐陽修的詩文。梅詢去世后,歐陽修為他撰寫墓志銘。梅詢生平所作文稿,其子侄編為《許昌集》20卷。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